6月中旬至今出现的环渤海地区现货动力煤价格回调,影响了动力煤市场的购销心理以及对近期煤价走势的预期,买方观望气氛渐浓,促使环渤海地区购销热情明显降温。
但考虑到目前市场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必然会加剧煤电矛盾,在迎峰度夏用煤高峰季之前有关部门或将进一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来保供应,稳煤价,预计陕西地区动力煤价格涨幅有限。第二轮督查也于6月11日正式启动,至6月30日结束,此次督查要求为省级督查组对各产煤市、主要产煤县督查工作全覆盖,抽查煤矿不少于5处。
日耗67.37万吨,虽较上周有所下降,但和去年同期相比还处于高位水平。市级督查组对产煤县和市属煤矿、灾害严重矿井、问题突出矿井督查工作全覆盖。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止6月11日,沿海六大电厂库存1267.67万吨,环比上周增加12.57万吨。四是国家利用进口煤来调节市场的政策力度还未完全放开。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调研显示,目前陕西不合规矿停产后,正常生产矿井也在进行减量生产,煤炭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多矿出现库存低位甚至零库存、拉煤车排队等煤现象。
二是今年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及水电发力能否有效缓解火电发力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县、煤矿上级公司督查组要对管辖煤矿检查督查工作全覆盖。山东能源集团将煤炭交易搬到线上,建立起了山东省首个大宗物资交易平台齐鲁云商电商交易平台,产品的价格、库存等一目了然,用户按需选购货物,还可以通过物流服务送货上门。
今年以来,山东能源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让传统产业搭上新技术的快车,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据悉,目前,齐鲁云商累计交易数量6700多万吨,交易金额突破150亿元,荣获中国大宗商品电商百强企业称号,被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位列中国B2B创新企业50强第二位。山东能源集团创新引领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直以来,煤炭作为大宗散货商品,受信息、信用、需求、物流、融资等问题影响,严重制约着煤炭贸易的发展。
单孔作业时间平均70s,全断面钻眼作业少于80min,相比耙装机施工工艺,单头每天减少21人,每月节省人工费用87万元,单进提高78%。蒋庄煤矿矿长齐卫东说。
如今,足不出户,轻点鼠标,煤炭即可到家,方便、高效、快捷,彻底解除了磨破嘴、跑断腿的传统销售烦恼。据了解,该矿根据炮掘岩巷施工特点,紧跟科技前沿,建成了集液压掘进钻车、挖掘式装载机、巷道修复机等为一体的新型岩石快速掘进作业线,实现了装车卸车连续化、推车调车自动化,一举改变了过去使用人工风钻打眼、耙装机装耙矸施工劳动强度高、噪音大、灰尘多、泥水四溅的黑色记忆。减少岗位工67人,用工压缩53%以上,人均工效增幅195%,年减少人工成本支出900多万元一台机组的应用,为何让僵尸企业价值猛增,变身全国第一座薄煤层智慧矿井?是自动化无人开采让我们涅槃重生对于位于老工业基地的煤炭企业而言,转型不是可转可不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转、如何转好的问题。
而在经济回暖、需求上升时,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掩盖,行业转型升级的意愿不强。在行业经济低迷阶段,煤炭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的意愿较强。吴立新强调,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能源。预计2018年有望提前完成1000万吨以上的去产能任务,但进一步推进去产能难度加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向资源开采和供应逐步向资源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晋陕蒙等地区集中。而位于新区的现代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为了抓住当前市场形势,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趁势扩大市场份额,占领行业制高点。
近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发布报告称,煤炭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产业得到优化升级。全国煤矿数量已从2015年的1.08万处减少到2017年的7000处左右。
与2016年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评测排行榜评测结果相比,2017年参评矿井的科学产能总量占比提高了约10%,安全与绿色得分也均有提高。报告认为,2018年,煤炭行业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国资委安排的1000万吨以上的去产能任务,但面临进一步推进去产能难度加大、职工内部挖潜空间小、现有政策效应逐步减弱等挑战。具体来说,2016到2017年煤炭行业累计去产能4.4亿吨,完成十三五淘汰8亿吨落后产能目标的55%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达到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表示,从趋势看,南方地区煤炭生产比重将持续走低。其中,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或将逐步退出煤炭生产。
资金来源包括中央政府的国有资本收益,地方政府征收的资源税,煤炭企业自筹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转型扶持资金等。这份名为《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报告指出,自2016年煤炭行业贯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经济社会风险缓解、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为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将是煤炭产能有增有去,先进产能有序增,落后产能有序去的格局。报告认为,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煤炭价格稳定、科技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等,煤炭行业已经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企业生存的需要,煤炭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势在必行。报告提出了设立转型发展专项基金的政策建议,用于处置资产、治理环境、培育新业态、新产业等。
2017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而位于新区的现代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为了抓住当前市场形势,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趁势扩大市场份额,占领行业制高点。具体来说,2016到2017年煤炭行业累计去产能4.4亿吨,完成十三五淘汰8亿吨落后产能目标的55%以上。
而在经济回暖、需求上升时,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掩盖,行业转型升级的意愿不强。在行业经济低迷阶段,煤炭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的意愿较强。
2017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与2016年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评测排行榜评测结果相比,2017年参评矿井的科学产能总量占比提高了约10%,安全与绿色得分也均有提高。其中,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或将逐步退出煤炭生产。
报告认为,2018年,煤炭行业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国资委安排的1000万吨以上的去产能任务,但面临进一步推进去产能难度加大、职工内部挖潜空间小、现有政策效应逐步减弱等挑战。近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发布报告称,煤炭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产业得到优化升级。对于位于老工业基地的煤炭企业而言,转型不是可转可不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转、如何转好的问题。这份名为《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报告指出,自2016年煤炭行业贯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经济社会风险缓解、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为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向资源开采和供应逐步向资源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晋陕蒙等地区集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表示,从趋势看,南方地区煤炭生产比重将持续走低。
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将是煤炭产能有增有去,先进产能有序增,落后产能有序去的格局。报告认为,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煤炭价格稳定、科技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等,煤炭行业已经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企业生存的需要,煤炭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势在必行。吴立新强调,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能源。